由中国企业家俱乐部主办的“云上绿公司”第六期于4月3日15:00举行。中国企业家俱乐部理事、东软集团董事长兼CEO刘积仁博士在线开讲“科技与医疗健康”,解读大健康产业的发展趋势和东软科技抗疫。
这场直播共有130多万网友在线观看,热情高涨的网友们纷纷向刘积仁博士在线提问,我们将回答归结为七大观点,一起看一下吧!
公共卫生事业是长期战略,不能马虎
医疗事业是一个长期的事业,特别是公共卫生,在过去的许多年由于传染病不再成为医疗的重点,所以很多国家对公共卫生的投入,对将来可能会发生事件的防备都是不足的,这是一个需要长期投入的社会基础设施,不能马虎。
一个国家医疗的均衡性很重要,也就是说要重视对基层医疗的投资,不仅仅是医疗设施,更重要的是医疗水平。一个国家只有基层的医疗强大起来,才能真正实现从医疗向预防的转变,才能在大的疫情发生时,有来自于基层的防疫能力。
技术已经成为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互联网医疗在这次疫情中发挥的作用,让我们看到了它的价值,我们需要超越传统的医疗模式来设计新的医疗体系。
大健康产业机会多,风险大
国内的大健康产业还是一个刚刚开始的阶段,创业公司一定会有机会,但是,医疗不是自由市场,有安全、平等、合规等因素的约束,创业者要尊重医疗的本质,技术要成为赋能医疗的工具,不要轻言颠覆。
要认真了解医疗的生态,利益相关者的关系,以及全球医疗健康发展的趋势;要知道医疗费用的支付,以及费用是怎么管理的,各种各样的方法对医疗、医药、医保的影响是什么,不然你就不会找准你的定位和方向。
在过去的几年中许多创业公司在健康医疗领域生存的很艰难,主要的问题不是没有好的概念和技术,而是对医疗事业的长期性和复杂性认识不足,对可能需要坚持的时间认识不足。大健康产业机会很大,风险也很大。投资大健康产业需要耐心,这个产业没有快钱。
5G的发展在于应用
5G在医疗领域的应用,可以用来解决医疗公平,医疗能力下沉的问题,也会是医疗物联网的基础。可以想象到未来的医学影像诊断,一个手术的操作过程可以实时地由基层和大城市的医疗合作完成。未来每个人的身上,家里都会有与个人健康相关的传感器,实时收集我们个人睡眠的质量、心率、血氧、运动参数等,而这些数据可以指导每人的健康。同时,5G也会是移动医疗的支撑。
技术和医疗的融合越来越紧密。东软熙康搭建的“云医院”平台,通过医院之间互联、个人与平台的互联、最佳医疗方法的分享,使得基层医疗的服务质量更加安全和标准化,把最佳实践变为医疗平台的赋能。此外,通过对数据的理解,优化资源的配置,让医保的费用在最佳优化策略下获得更好的效果。
医疗人工智能应用还在初期阶段,
有很长的路要走
人工智能在医院中的应用还有很长的路要走,IBM停止了多年在这个领域的研究说明了问题的复杂性,这是因为医疗是一个十分个性化的过程,有很多的问题我们通过实践还不清楚,机器通过学习也需要大量的案例,我相信这是一个努力的方向。更重要的是定位,如果我们用人工智能技术不是解决那些好医生都解决不了的问题,而是让更多的医生的医疗水平更加同质化,那就一定有更大的发展空间。
目前,人工智能在医疗中遇到的另一个问题不是技术问题,而是在医疗生态中的位置问题,或者说是支付问题,医疗费用的大部分是由医保来管控的,医疗如何支付人工智能的费用会是创业公司的生存问题。
互联网医疗会在疫后迅速崛起
疫情之后,互联网医疗会得到更大的发展,这是因为疫情证明了它的价值。当大部分的医院只接收肺炎病人时,慢性病人通过互联网得到服务,获得药品并通过医保支付费用,此次疫情为普及互联网医疗提供了一次机会,今后一定会蓬勃发展。疫情之后政府会加强公共卫生体系的建设,对于卫生相关的产业是一次机会。
政府会更加重视医疗健康事业的投入,目前基层的医疗资源并不充分,国家会持续加大对基层医疗的投入,基层需要通过连接、智能、数据等,来提高基层医疗服务能力。今后,在人工智能、大数据,包括在高性能、低成本医疗设备以及互联网医疗等等这些领域,都会带来很大的机会。
对医疗健康的投资就是新基建
对医疗健康的投资就是一个新基建,它是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设施,是民生,也是产业。它和5G、大数据、人工智能等融合,可以创造出新的医疗健康基础设施,服务于更高质量,更丰富的医疗体系建设。
新基建不仅仅是通过基建去拉动经济,而是去建设一个崭新的,一个可持续发展的社会。
另外,我们要特别重视基层医疗的建设,把县、乡、甚至村的医疗水平整体提升起来。同时,同步将医疗水平、管理水平、治疗水平,通过互联网、培训、教育等等这些新技术进行提升,从而使得我们的医疗更加的公平与平等。
东软要做大健康领域的孵化器
东软在过去的七八年间,已经在大健康各个方面进行了很多的投入。
在投资人方面,东软获得了平安、泰康、人保等保险公司这的投资;在互联网方面,东软获得了像百度这样的合作;从投资机构方面,东软获得了像弘毅、高盛、通和等的投资,分别作用在东软的医疗设备、互联网医院、医院资源管理等方向。
在大健康领域,东软是个孵化器,面对技术与医疗融合的专业分工,把这些大健康板块的公司作为创业公司来孵化,通过吸收外部投资,让他们成就独立的事业。只有这样,这些独立的公司才能面对他们的专业,有他自己的定位、自己的文化,才能用自己的行业规律,来治理这个企业。今后,东软还会加大在这个方面的投入,未来的投入一定会比过去还要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