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高考录取即将开始,这十大诈骗套路必须当心!

发布日期:2018-07-04 14:26:25      阅读数量:1440

又是一年高校招生录取季。在考生们焦急等待录取结果的同时,骗子们也开始蠢蠢欲动。通常,招生骗子往往利用部分考生及家长不了解高考政策、不清楚招生程序等弱点,甚至明知不可为而为之的赌徒心理,乘“虚”而入,攻其不备。监测数据显示,与高考相关的钓鱼欺诈网站从5月中旬起就呈现快速增长趋势,诈骗手段也较往年更多。

其实,无论多么“神通广大”的骗子,无非都是以各种手段达到诈骗敛财的目的。对此,只要考生及家长们弄清高考招生政策的关键细节,准确把握主管部门的各类规范流程,遵章守纪,就能透过自己的慧眼,识破各种诈骗伎俩,为维护自身利益筑起一道坚固的防火墙。下面,我们就逐一来梳理骗子常用的行骗套路吧!

 

套路一 山寨查询网站“钓鱼”

高考结束后,考生和家长都会急切地想知道录取情况。一些不法分子就利用这种心理,在网上发布虚假查询网站,盗取考生手机号、身份证号、银行卡号等资料,进而盗取考生的网络支付账号,甚至复制手机SIM 卡,盗取网上银行实施诈骗。

解析:高考查询录取结果时,考生和家长应选择省教育考试院官网、微信公众平台以及其他公布的正规查询渠道,避免考生信息泄露,被不法分子利用。

 

套路二 谎称有“内部指标”或“特批指标”

高等教育的办学形式是多样的,而一些招生骗子故意混淆网络教育、成人教育、自学考试助学辅导和中外合作办学项目与普通全日制高等教育的区别,蒙骗一心希望就读普通全日制本科院校的考生。谎称有“内部指标,给钱就能上名校”。骗子伪造高校招生文件、印章,甚至设立报名处和咨询电话,假扮成高校招生人员。与家长见面时,骗子就拿出伪造的证件和空白录取通知书,谎称手中握有某些高校“内部指标”、“特批指标”,并表示家长可以先付一部分定金,其余等录取后再付,提高迷惑性。而如果有家长追问这些内部指标从何而来,骗子就会摆出“特殊培养”、“试验人才培养”等名目,把家长骗得团团转。家长花钱后,拿到了假录取通知书,入学报到时方知上当受骗——就读的根本不是普通全日制高等教育的本、专科,而是自考助读班、成教预备班、网络学院或中外合作办学项目。

解析:按照教育部《关于进一步规范高等教育招生计划管理工作的意见》要求,各类招生计划均一次性下达到位,不预留机动计划。未经批准,不得擅自调整国家下达的计划总量或改变招生计划类型,不得预留机动计划和随意更改高校招生计划。高校须将预留计划数及其使用原则等向社会公开。按要求,高校使用机动计划除了必须达到录取控制线外,还有严格的审批程序。因此,所谓“分不够,钱来凑”的想法是根本行不通的。其实,网络教育、成人教育、自学考试以及部分中外合作办学项目也是高等教育的形式,但跟普通全日制高等教育有区别,入学门槛相对较低,网络教育等不需要高考分数即可就读。而成人教育,自考等,需要参加教育部门组织的考试并被所报考的成人高校录取后,方能就读。

 

套路三 冒充高校人员

骗子自称某高校招生人员,携带有某高校招生宣传资料,见了考生和家长,滔滔不绝地吹嘘,诱骗学生和家长填报志愿。取得家长信任之后,又强调录取的难度,并暗示自己可以帮忙。家长为了孩子的前程,慷慨出手,结果上当受骗。还有人自称军校招生人员,无需省级招生考试机构录取,可直接发本科录取通知书。

解析:高考录取工作目前全部实行异地远程网上录取,省级招办按志愿或分数由计算机完成排序,并按高校的调档要求通过网络向其投放考生电子档案,任何人为因素都不能影响录取结果。教育部也明确规定,严禁高校委托招生中介或个人介入招生录取工作。此外,军校招生有严格的招生规定和选拔程序,凡是打着高校招生工作人员旗号“想办法”的,考生及家长千万不要相信

 

套路四 声称“低分高录”

骗子自称是招生院校或省教育考试院某领导的朋友、亲戚,并声称自己有办法将未达本科第一批省控线的考生录取到本科第一批次院校,将成绩在专科分数段的考生录取到本科专业,从考生和家长手里骗取大量钱财。

解析:教育部明确规定,各省级招办不得违反投档工作程序或在政策之外降低标准向有关高校投放考生档案,各高校不得违反规定的招生程序降低标准录取考生。高考录取中,除了国家和省规定的照顾政策,没有任何人享有特权。

 

套路五 以“自主招生”为幌子

一些骗子利用自主招生政策误导考生和家长,声称自主招生无需考虑分数线,只要花上数万元即可搞定。

解析:随着高校招生自主权的扩大,目前全国有90 所高校经教育部批准实行了自主选拔录取改革试点。这项改革有严格的选拔标准、程序,根据时间先后,考生一般要经过报名(自主招生高校全部通过阳光高考特殊类型招生报名平台接受考生报名)、高考、参加高校的测试,还要层层公示,接受社会监督。教育部规定,不得将未按要求进行公示的自主招生等特殊类型考生档案投放给高校或为高校办理录取手续。因此,自主招生并非一些不法分子所说是高校“自由招生”。如有人提供所谓的“自主招生”录取服务,其动机大都有诈骗嫌疑。

 

套路六 假借“定向招生”行骗

一些骗子利用国家定向招生政策,欺骗考生和家长,吹嘘自己可以弄到某某大学定向招生计划,保证录取,公开叫价,收取所谓“定向费”,以诈取考生和家长钱财。

解析:“定向招生”主要指国家为了培养一些艰苦地区、艰苦行业的建设人才,对愿意到这些地区或单位就业的考生在招生录取时适当降分录取。我省规定,报考定向就业招生学校且愿定向的考生,应填报该校定向专业志愿或选择该校的“定向调配”栏。录取时,若填报定向专业志愿生源不足,学校可调配录取选择了“定向调配”栏的考生到定向专业。无“定向志愿”是不可能录取为“定向生”的。比如,报考定向西藏就业招生计划志愿的考生还须亲笔填写《四川省普通高校招生考生报考定向西藏就业志愿申请书》并由考生家长或监护人签署意见。

 

套路七 利用所谓“预科生”诈骗

近几年,一些不法分子游离于招生体制之外,以“预科生”名义向考生或家长承诺“先上车后买票”、“专科进本科出”,并借机向家长收取巨额好处费、信息费。

解析:根据我省政策规定,预科招生主要有几类:一是少数民族预科——部委属和外省属院校举办的少数民族预科班招收全省所有少数民族考生;四川省省属院校举办的少数民族预科班只招收三州十七县两区(甘孜州、阿坝州、凉山州,峨边县、马边县、米易县、盐边县、石棉县、北川县、平武县、汉源县、宝兴县、兴文县、宣汉县、叙永县、古蔺县、筠连县、珙县、屏山县、荥经县,仁和区、金口河区)的少数民族考生。二是藏文、彝文一类模式预科,只招收藏文、彝文一类模式高考考生。三是边防军人子女预科,招收审定合格的边防军人子女考生。按教育部规定,除了省级招办,其他任何机构或个人均不可办理普通高校招生录取手续;未经省级招生考试机构办理录取手续的考生,一律不能电子注册取得学历。四川考生只有经过四川省教育考试院办理正式录取手续,才能取得普通高校学籍,毕业时才能获得普通高校的学历文凭证书。

 

套路八 利用录取信息欺骗

每年招生期间,一些骗子利用家长和考生提供的报名号或准考证,冒充考生家长或亲戚在招生录取现场咨询点,或通过录取场公布的电话查询考生投档轨迹或录取结果,钻家长和考生信息不灵的空子,本属于正常投档和录取,却向考生家长邀功请赏——是由于他找了朋友,花钱疏通关系,考生才被投档或录取,并借机向家长收取钱财。

解析:考生不要轻易将自己的身份证号、准考证号和报名号告诉他人。在录取过程中,所有考生都可以通过省教育考试院公布的咨询渠道、报考院校的招生网站查询自己的录取结果。

 

套路九 无中生有的“补录”骗术

一般来说,如果在某批次首次投档结束后,名额没能招满的部分高校,省级招办会公布征集志愿(俗称补录)信息,而这也成为骗子诈骗的手段之一。

解析:事实是,高考征集志愿是对首次投档后档案未投出的考生进行的网上公开征集志愿录取,并不针对具体人头,更不会以此索取钱财。

 

套路十 “野鸡大学”鱼目混珠

日前,有媒体发现“河北经贸大学”与“武汉经贸大学”两个网站高度雷同,而在教育部公布的2914所全国高等学校名单内,检索不到“武汉经贸大学”这一院校。河北网信办经过调查,及时关停了该“山寨”网站,并表示将联合公安、教育等部门对涉事网站及相关人员开展进一步调查。

为维护广大考生和家长的权益,每年高考录取前夕,教育部都将公布不具招生资格、无办学资质、涉嫌非法招生和网络诈骗的“中国虚假大学警示榜”。这些虚假大学(即俗称“野鸡大学”)屡禁不止,往往借壳办学,让不少考生和家长上当受骗,极大干扰了正常的高等教育秩序。

解析:教育部每年都将在“阳光高考”信息平台发布当年全国高等学校名单。因此,广大考生和家长可通过该平台查询目前具有普通高等学历教育招生资格的院校名单,不在名单之列的各类办学机构均不具备招生资格。如要简单快速地鉴别正规大学与野鸡大学,学校网站域名就是最有效的方法之一。根据教育网域名注册规定,对于拥有“edu.cn”后缀的高校肯定是正规高校。而对于域名后缀为“.com”、“.org”或“.cn”的学校,则需查询教育部“阳光高考”信息平台当年公布的最新《全国高等学校名单》,若不在名单之列,则该办学机构不具备招生资格。